探究古代膏药疗法
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7-07
  • 发布者: 王全云
  • 来源: 中医名家网
  • 阅读量:215682

    薄贴即膏药之古称,是以膏药敷贴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。

    (基本内容)
    膏药的制作方法:取植物油置锅内加热,将配制好的药物投入油内煎熬,炸至药物外表深褐,内部焦黄,即捞出药渣,过滤药油,取清油再炼,然后加入黄丹,随着油温下降,黄丹与药油凝结化合成膏。将膏药分摊于狗皮、纸或布上,便于收藏、携带。用时加热微熔,贴于患处。

   (适用范围)
   薄贴疗法多用于外科病证,如疖肿、疔疮、瘰疬、溃疡,以及风湿肿痛和某些皮肤病等。
   (注意事项)
    (1)溃疡或疮口选用薄型膏药,宜勤换;未溃之肿疡选用厚型膏药,宜少换。
    (2)患处应消毒,破口处应洗净脓血,拭干后再贴膏药。
    (3)贴膏时,药物加温熔化,温度要适宜,避免烫伤皮肤。
    (4)贴膏后如皮肤过敏,出现皮肤瘙痒者,可将膏药取下,用酒精涂擦瘙痒处,再将膏药加温贴上。若出现疱疹、丘疹、皮肤溃烂者,应改用其他疗法治疗。

    膏药起源很早,《内经》中记载用桂心渍酒以熨寒痹,用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,此用膏药之始。薄贴之称,首见于唐代孙思邈所著《千金翼方》,书中专列“薄贴”一节,载方31首。至宋代以后膏药疗法逐渐推广,如《卫济宝书》详细记载了“麝香膏”的制作方法。明代陈实功《外科正宗》介绍了“加味太乙膏”等多种膏药的制法和用途。清代《医宗金鉴》、《理瀹骈文》均记载了大量的膏药方剂,并拓宽了应用范围。近代由于医药技术的发展,使膏药的制作方法不断改进提高,疗效更为显著,使这一传统的疗法,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。膏药外用可使药物自皮肤吸收,发挥药效,且能保护创面,避免外来刺激和感染。膏药使用时加温的热量,能起到热疗作用,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消肿止痛。

  • 健康检查
  • 经验丰富
  • 设备安全
  • 项目安全
  • 信息保存
  • 贴心服务

本站关键词:中医,中医名家,中医专家,中国中医,中医教授,全国名中医,中国名中医

友情链接: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

版权所有:中国中医名家网 ICP备18008845号-1

在线联系
在线客服
TOP
扫一扫

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