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生文化

养生文化

桑树四季皆有“药”可取

  • 发布时间:2023-03-05
  • 发布者: 王莉
  • 来源: 中医名家网
  • 阅读量:70032

我国桑文化历史悠久,寓意丰富,比如“沧海桑田”,寓意世事变迁、人生短暂;“桑弧蓬矢”,比喻男子远大的志向;“时无桑中契,迫此路侧人”,“桑中”一词象征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;“陌上柔桑破嫩芽,东邻蚕种已生些”,透露出乡间万物的生生不息。从中医学角度看,桑树一年四季皆有药可取,彰显出大自然赋予本草的千变万化。

春取桑枝

桑枝为桑树的干燥嫩枝,春末夏初采收,以质嫩、断面黄白色为佳。气味苦平,归肝经,取其部位,以枝达肢,同气相求;取其成于春时,顺应春季肝木条达舒畅之义,功能祛风湿、利关节,常用于风湿痹证治疗。《本草求原》记载桑枝“治风燥身痒,利关节,养筋,除拘挛痹痛”。宋代医家许叔微对桑枝治疗肩臂疼痛深有体会,他曾经两臂疼痛,服用很多药后仍不愈,后取“桑枝一小升,细切炒香。以水三大升,煎二升,一日服尽”,数剂尽服,臂痛痊愈,后将此经验记载于《普济本事方》一书中。

夏摘桑椹

桑椹是桑树的果穗,夏季果实成熟后采摘,以色紫黑、肉厚、甘甜微酸为佳,多生用。取其气味,甘能滋补;取其成色,紫乃红黑所合,归心、肝、肾经,功能滋补肝肾、养血祛风,常用于失眠、消渴等疾病的治疗。桑椹乃药食同源之品,可生熟两用,王孟英在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中记载:“可生啖,宜微盐拌食。可饮汁,或熬以成膏,或曝干为末。设逢歉岁,可充粮食。久久服之,须发不白。以小满前熟透、色黑而味纯甘者良。熟桑椹,以布滤取汁,瓷器熬成膏收之,每日白汤或醇酒调服一匙。”从古至今,从宫廷皇家到田间百姓,多服用桑椹酒、桑椹膏来养生。

秋取桑叶

桑叶为桑树的叶,初霜后采收,常被称为“霜桑叶”,味甘、苦,性寒,归肺、肝经。取其所成之时,禀霜降冬寒之水气,性寒凉清肃;取其形态,形似肺络;取其质地,桑叶质轻,擅长轻浮发散,作用于上焦,可轻宣肺气,常用于风热感冒、肺热咳嗽等疾病的治疗。吴鞠通在《温病条辨》中记载:“桑得箕星之精,箕好风,风气通于肝,故桑叶善平肝风;春乃肝令而主风,木旺金衰之候,故抑其有余,桑叶芳香有细毛,横纹最多,故亦走肺络,而宣肺气。”此外,桑叶亦可清肝明目,据《慈禧光绪医方选议》记载,清宫御医选用霜桑叶和菊花,配伍蜂蜜,制成明目延龄丸供慈禧太后长期服用。

冬剥桑白皮

桑白皮是桑树的干燥根皮,味甘性寒,归肺经。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,以色白、皮厚、质柔韧、粉性足者为佳。取其部位,以皮治皮,功能利水消肿;取其所成之时,吸收严冬寒气,功能泄肺热以平喘。张璐《本经逢原》记载桑白皮“泻肺气之有余,止嗽而能利水。肺中有水气,及肺火有余者宜之”。在中医古籍中,桑白皮与古代骨伤科、外科手术密不可分,在《世医得效方》中有“或有粉碎者,与去细骨,免脓血之祸。然后用大片桑白皮,以二十五味药和调糊药,糊在桑白皮上,夹在骨肉上,莫令差错”“肚皮裂开者,用麻缕为线,或捶桑白皮为线,亦用花蕊石散敷线上”的记载。

春取桑枝,夏摘桑椹,秋取桑叶,冬剥桑白皮,桑树四季为了人类的健康贡献自己。(张丁元  山东中医药大学)


  • 健康检查
  • 经验丰富
  • 设备安全
  • 项目安全
  • 信息保存
  • 贴心服务

本站关键词:中医,中医名家,中医专家,中国中医,中医教授,全国名中医,中国名中医

友情链接: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

版权所有:中国中医名家网 ICP备18008845号-1

在线联系
在线客服
TOP
扫一扫

扫一扫